铱_铱字取名寓意
读音:bó释义:一种金属元素,可制坩锅、蒸发皿,亦是化学上常用的催化剂。铂和铱的合金是制造自来水笔笔尖的材料。读音:yī释义:一种金属元素,高温时可压成薄片或拉成丝。它的合金用来制坩埚和金笔笔尖等。读音:é释义:一种金属元素,是金属中比重最大的。可做仪器、钟表的轴承和笔尖、电灯丝等。读音:liào、liǎo释义:liào:钉在门窗上可以把门窗扣住的东西;liǎo:一种金属元素,质坚而脆,银灰色,可以做装饰品。读音:bǎ、 pá 释义:bǎ: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富延展性。特别能吸收氢,制造纯氢时用作吸收剂。又可用作催化剂。它的合金可做电器仪表、牙科材料和装饰品。
2.古代称兵车。
3.箭头的一种。pá:同“耙”。读音:lǎo释义:一种金属元素,质坚硬,不受酸的侵蚀,可用于制催化剂。
陶制用具,形状象盆而较小,用于盛食物等。也指钵盂,即古代和尚用的饭碗。
铱 1.元素:周期系第VIII族铂系元素,符号Ir,原子序数77,原子量192.2,外围电子层排布5d76s2,第一电离能9.1电子伏特。 2.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而脆。热加工时,只要不退火,可延展加工成细丝和薄片;一旦退火,就失去延展性变得硬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C。沸点4130C。面心立方晶体。 3.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溶于酸,稍溶于王水;稍受熔融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重铬酸钠的侵蚀。有形成配合物的强烈倾向。主要化合价+2、+4、+6。 4.历史:铱,源自Iris,意为“彩虹女神”。1803年,由英国人Tennant发现。 5.应用:纯铱专门用在飞机火花塞中。多用于制作科学仪器、热电偶、电阻线等。做合金用,可以增强其他金属的硬度。它与铂形成的合金(10%的Ir和90%的Pt),因膨胀系数极小,常用来制造国际标准米尺。 6.来源:在地壳中含量仅9*10^-9%,主要存在于锇铱矿中。可用锌与在提炼铂时所得的锇铱合金中分离制得。 据《化学小辞典》中词条整理回答。
铱在地壳中的含量为千万分之一,常与铂系元素一起分散于冲积矿床和砂积矿床的各种矿石中。自然界存在两种同位素:铱191、铱193。
在地壳中含量仅有9×10-9%。主要存在于锇铱矿中。可用锌与在提炼铂时所得得锇铱合金中分离制得。锇、铱、钯、铑和钌都与铂共同组成矿石,因此它们都是从铂矿提取铂后的残渣中发现的。地壳中有三种地质结构的铱含量最高:火成岩、撞击坑以及前二者演化而成的地质结构。
铱的加工生产过程非常困难。尽管生产不易,价格昂贵,但铱还是有多项应用,包括在极端条件下加强机械的强度。
铱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Ir,原子序数77。
铱于1803年在铂的不溶杂质中被发现。主要发现者史密森·特南特(Smithson Tennant),将其命名为铱,其名源自虹神(Iris),因其有许多不同颜色的盐类。
铱是一种稀有元素,在地球的地壳上年产量和消费量为三吨。铱191和铱193是仅有的两个天然同位素,也是仅有的两个稳定同位素,铱193较铱191丰富。
从含铱化合物中提炼得到。步骤如下
(1)将含铱物料用盐酸溶解;
(2)在溶解液中加入硝酸氧化,再加入NH4Cl反应,经过滤得到铱钼混合铵盐;
(3)将过滤得到铱钼混合铵盐加水制浆调整pH后,加入水合联氨使钼还原析出黑色海 绵钼粉及铑、铁杂质沉淀,过滤分离得到铱铵盐溶液;
(4)在分离得到的铱铵盐溶液中加H2O2加热破坏残留水合联氨后;加入(NH4)2S净化过
滤;
(5)在过滤得到的纯氯亚铱酸铵溶液中依次加入硝酸、NH4Cl,氧化沉淀出纯 (NH4)2IrCl6 ;过滤铱铵盐,得到精制(NH4)2IrCl6晶体;
(6)得到精制(NH4)2IrCl6晶体进行煅烧和氢气还原,即得纯度大于99.98%的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