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_伯邑考历史真实死因
伯邑考,又称姬考,中国明代神仙小说《封神演义》之中的正面人物,是周文王姬昌和太姒的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兄长,是一名心善纯孝的年轻男子。
人物原型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同名商朝人物,为西周王朝君主的姬昌长子。
为救父姬昌脱离朝歌,带着西岐三宝(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外加十名美女献给商纣王,却被苏妲己(原形为九尾狐狸精)爱上,伯邑考誓死不从,于是被妲己陷害,最终惨遭商纣王下令处死,残忍将伯邑考剁尸烹杀,还被做成肉馅饼送给其父亲姬昌吃掉,死状十分凄惨;姬昌被雷震子救回西岐后,腹中剧痛,吐出了伯邑考之魂所化的三只兔子。最终武王伐纣成功,推翻了恶君纣王,改朝换代为西周王朝,姜子牙得以归国封神,将死去的伯邑考敕封为地位极尊的"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之神。
伯邑考:姬姓,名考,周文王与太姒的嫡长子、周武王的同父兄。周文王十三岁的时候,伯邑考出生,两年后,周武王出生。一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后,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质,为纣王驾车。
在《封神演义》里,伯邑考被纣王剁成肉酱,做成肉饼让姬昌品尝。伯邑考是伐纣之役的第一个牺牲者。
“考”是一种古代的尊称,表示对父亲的尊敬。
姬昌的长子叫伯邑考,是因为在古代封建制度中,父亲的封号或者封地名称往往成为子女的姓氏或者名字,以显示家族的尊贵地位。
姬昌是周朝的贵族,他的封地名为伯邑,所以他的大儿子便以封地名称将"伯"作为名字的一部分,名字中的“邑”表示伯邑的归属。
而"考"则是一种古代的尊称,表示对父亲的尊敬。因此,伯邑考这个名字反映了姬昌作为周朝贵族的地位和他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伯邑考的考"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或短语,我无法给出确切的含义。可能是拼写错误或特定地区、人群使用的口头语。
如果您有更多的背景信息或上下文,我将尽力提供更准确的解释。否则,我建议您验证所提到的术语或再次检查拼写,以确保准确理解和交流。
伯邑考是一個中國姓氏,
它的意思是"伯邑"是地名,在古代是指一个地方的名稱,而"考"是指祖先或家族的意思,所以伯邑考可以指的是"伯邑"地區的祖先或家族。
伯邑考之名源于西伯侯的封地伯邑,而"考"是古代封建社会中用来表示继承父位的称号。伯邑考作为西伯侯的长子,他收到了传承父亲的责任和权力的教育,使他有能力继承西伯侯的领地和地位。因此,他被称为伯邑考,既是对他尊贵血统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继承西伯侯地位的期望和表彰。这个名字同时也意味着他在家族中的重要性和对他未来管理伯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