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战争_南斯拉夫战争的原因
1934年南斯拉夫军队决定开始改变,他们不断地轮换军事高层,并向他国购买先进的军事装备,另外加速自己研发武器并投入使用,不断组建新的部队,尽管通讯设备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在1935年南斯拉夫已经可以集结起80至90万人的部队了。
随后南斯拉夫持续发展招兵买马扩充军备,到了1938年南斯拉夫皇家军队颠覆动员人数已经达到130万人。不过如此规模的军队,却在1941年4月,德军借口南斯拉夫是英法的盟友大举入侵时,南斯拉夫军队抵抗了十来天就在4月17日宣布投降了。
铁托的游击队越来越兵强马壮:到1945年时,南北两部的南斯拉夫游击队成功会师,此时的巴尔干还剩下南斯拉夫北部和斯洛文尼亚等地还没解放,铁托已经能集结四十万大军向德军主动发动总攻,最终德军在南斯拉夫只待了4年就卷铺盖滚蛋了。
南斯拉夫在二战后胜利了,准确的说,是苏联帮助南斯拉夫取得了胜利。
南斯拉夫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君主制国家,在一战后成立,其领土包括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以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地区。
1939年,二战爆发,轴心国在1941年4月6日侵略南斯拉夫,占领其全境。彼得二世与王室家族一同逃亡到国外。
战争期间,盟军一直承认彼得二世为南斯拉夫国王。不过,共产党首领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对抗轴心国,渐渐得势,取得实权。1944年6月16日,铁托与王室代表、前克罗地亚省省长伊万·舒巴希奇 达成协议,将双方政府合并。
1945年初,在苏联凌厉的攻势下,德国撤出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反法西斯议会在11月的制宪会议宣布南斯拉夫成立共党政府,罢黜君主制。由六个共和国以及伏依伏提那自治省、科索沃自治区组成南斯拉夫人民联邦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