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_地震震级一共分为几个级
我国将地震烈级分为12个等级
1级:人无感觉,仅仪器能记录到。
2级: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级:房间中的一小部分人感到它处于静止状态。地震就像一辆大汽车经过,车门和窗户发出轻微的声音,悬挂的物品有些晃动。
4级: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门窗震动作响,器皿发出碰撞声。
5级:房间里的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外面的大多数人都感觉到了,房屋颤抖,房间的屋顶和墙壁上的灰尘或灰泥掉下来了,裂缝出现在墙壁的灰色表面上,并且不稳定的餐具倒过来。
6级:室内群众惊慌失措,纷纷跑出,树木摇动,架上物品掉落,老朽和劣质房屋损坏,个别屋顶掉瓦或墙体微裂。
7级:人惊逃,房屋普遍掉土,壁面裂,房屋局部破坏,不牢固的房屋倾倒。
8级:人们难以行走,砖房中的裂缝,烟囱掉下,普通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并出现地面裂缝。
9级:人坐立不稳,地表有地裂,喷水冒砂,水管折裂,建筑物多倒塌,路基裂缝,铁轨局部弯曲,山区出现流土、滚石和崩滑。
10级:人有抛起之感,地表地裂成渠,甚至有基岩裂缝,山崩滑坡,桥梁水坝损坏,铁轨轻弯。
11级:大量的人畜死亡,很少的建筑物存在,铁路被扭曲,地下管道被毁,洪水泛滥。
12级:建筑物毁灭性破坏,地面起伏如波浪,大规模变形,山河改观。
四个等级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一般从中强震就会造成伤害了,也就是从5,6级开始。5级以上便能造成破坏,习惯上统称为破坏性地震或强烈地震。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美在日投下的一个原子弹的能量。级数每升一级能量约上升30多倍。一个8级地震的能量约是6级地震能量的1000倍。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因为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