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图片_曾侯乙编钟在几楼展厅
只听说是中国第八大奇迹曾候乙编钟(现藏武汉市的湖北省博物馆),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优秀结晶,它的出土填补了我国在考古学、音乐史和冶炼史上的许多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是1978年出土的文物,年代在战国早期。出土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从楚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上的三十一字铭文看,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或稍晚,通过对其尸骸的碳14测定,可以推定曾侯乙的死亡年代在公元前433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他死时年龄在42—45岁之间。
综合考察其他材料,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三十年。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早期。钟架长7.48米、高2.65米。全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悬挂在呈曲尺形钟架上,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学者誉为稀世珍宝,也被称作“古代乐器之王”“世界第八大奇迹”。
曾候乙编钟是在中国汉代时期铸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