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隧道_时间隧道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说说
科学界是这样定义时间的: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的表现。而空间则是这样定义的: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认为时空是一个平直的平面,而这个时空的平直或弯曲完全是这个时空的内在禀性,并不需一个更高维的空间作为参考物。
如果你穿过了时间隧道,你所处的地点可能不变,但在时间上可能发生向前或向后跳跃前进或倒退,或者时间静止等特殊现象。
时空隧道”是指穿越时空的一种途径,它是客观存在,是物质性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它既关闭,又不绝对关闭---偶尔开放“时空隧道”和人类世界不是一个时间体系,进入另一套时间体系里,有可能回到遥远的过去,或进入未来,因为在“时空隧道”里,时间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它可以正转,也可倒转,还可以相对静止。
倪渝根
科学幻想小说里,常有这样的描写:通过时间隧道,我们可以看到千百年前的情景。汉字好比是这样的时间隧道,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想的。
真是这样吗?那你带我进去看看,好吗?
好!我们先看这个字:“监”,繁体字写作“監”,甲骨文是。左边是一个陶质的器皿,右边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人头上是一只大眼睛(目),表示这个人用器皿的水照自己的模样。繁体字的“監”和简体字的“监”,都能从字形上依稀看出这个意思来。我国著名诗人、文字学家郭沫若说:“古人以水为监,即以盆盛水而照面容,此种水盆即称为监。”透过这个“监”字,我们不是看到我们的祖先最早是“以盆盛水”当镜子用的吗?
“国”,繁体字写作“國”,最早写作“或”,甲骨文是。甲骨文字形中的是国土,是“戈”字,即武器,会意用武器守卫国土。“或”,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说:“从囗,以戈守其一。一,地。”“囗”,读wéi,字形像四周环绕的城墙。繁体字“國”,在“或”外加一“囗”形,更加强调了所守卫的边界。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我们构筑长城,使用武力,是为了保卫美好的家园。
再看甲骨文“女”字,像一个面朝左,上身直立、双腿跪着、两臂交叉在胸前的人。这说明妇女在商朝时期就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了。现代汉字中,有好多意思不好的字都有“女”字旁,如:“奴”“奸”“妖”“嫉”“妒”“姘”“婢”“婪”“妾”等等。这些汉字,无一不传达出我国千百年来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信息。当然,如今已是“妇女能顶半边天”“谁说女子不如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