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被逐出北大_辜鸿铭离开北大去了哪里
辜鸿铭是1923年离开北大的。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 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1923年蔡元培从北大离职,“末代狂儒”辜鸿铭也连忙逃离了北大。
目前,辜鸿铭究竟何时最终离开北京大学英文系,由于没有找到相关资料,还难以确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自1920年下半年之后,北大英文系的课程表上,就已经不再有辜鸿铭的名字了。”
除了“激于‘大义’与‘私愤’的双重冲动”之外,罗家伦“上书”校方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两名教授之间的同行“竞争”:“在北大英文门内,胡适与辜鸿铭不仅是思想上的对头,也是教学上的竞争对手。他们都教英语文学,特别是英诗……从北大英文系的有关课程档案来看,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辜鸿铭二、三年级的英诗课仍得以保留。不过同时我们也看到,胡适的‘近代英美诗选’课此时却被正式列入到本学年两个年级的选修课程当中,这无疑满足了罗家伦信中的部分要求。而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上半年,辜鸿铭的英诗课便不复存在。所有英国文学的‘诗歌’部分,都改由胡适来上。
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离开北大。
辜鸿铭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学贯中西。他在北大讲课时,学生们很爱听他用英语背诵《荷马史诗》,但他脑后拖着的长辫子也成为学生们嘲笑的对象。五四运动时,他曾在英文报纸《北华捷报》上发表英文文章《中国人的精神》,强烈抨击西方文化,鼓吹东方文化优越论。这篇文章很快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引发了很大反响。因此,他遭到北大进步师生的反对,最终离开了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