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简介_重阳节的筒介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今天为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传统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一种说法是,重阳节起源于汉朝时期,相传有一位名叫于洪的居士,他吃菊花酒和重阳糕可以驱邪辟疫,保佑身体健康。
另一种说法是,重阳节与道教有关,道教认为九月九日阳气最旺盛,万物阳气达到顶峰,因此被视为阳气升华、阴阳平衡的日子。
重阳节的特点是尊老、祭祖和登高。
因为重阳节是传统的尊老节日,人们会去拜祖神和敬老院看望老人,表达对老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同时,登高也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认为登高可以祛病延寿,也代表着追求高处和远大的理想。
此外,重阳节还有吃菊花酒和赏菊花等活动,菊花寓意清高脱俗,颇具文人气息。
在现代社会,重阳节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带有弘扬传统文化、强调尊老敬老、关爱老人等深刻内涵,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