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_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大汶口遗址(Dawenkou Site),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
泰安大汶口国家遗址公园不要门票。
大汶口遗址是一座考古遗址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大汶口文化因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该遗址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西南,地处大汶河南北两岸。1959年大汶口遗址首次发现以来,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发掘,共探明遗址区面积82万平方米,发掘7200平方米,发掘墓葬189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出土文物内涵十分丰富。
种粟。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59年发掘的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大汶口文化的经济以原始农业为主,主要是种粟,家畜饲养相当发达,晚期陶器上有原始文字。
大汶口文化的特点
大汶口文化时期,社会生产的劳动者的性别,先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男女随葬的石铲、石斧、石锛和纺轮这两类工具的变化,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在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后,随葬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的主要是男性,而随葬纺轮的则主要是女性。
这说明男子已成为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担当者,而妇女则从事纺织等家内劳动,社会已经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发展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