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_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全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刍狗 本意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牺牲(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牺牲)。此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第五章整章内容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解来作幽默用的.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出自《道德经》老子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视万物与草扎成的狗一样,没有贵贱分别。所以天地对待世间万物是一律平等无私的。 圣人的眼中,百姓与草扎成的狗一样,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所以圣人对待所有的百姓是一视同仁的,不会有分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