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_四库全书是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1]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yǒng lè dà diǎn
◎ 永乐大典 Yǒnglè Dàdiǎn[ Yongle Canon ] 中国大型类书。成于明永乐六年(1408),姚广孝、解缙等修撰。全书22937卷,约3.7亿字。采录宋元以前古籍七、八千种,按韵目分列单字,依单字辑入各项内容。元以前佚文秘籍多赖以保存。永乐大典正本毁于明亡之时,副本毁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现遗存约800卷
1408年完工。
《永乐大典》开始编纂是在明永乐元年(1403年),1404年编完,命名为《文献大成》。
这次参加编校、抄写的达2100多人,历时5年,于永乐六年即1408年12月14日完工,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总计近22900卷以上,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亿7千万字,赐名《永乐大典》。
明朝,永乐大典是明朝的一项伟大成就,它是由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大帝主持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编纂始于1403年,历时6年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开始编纂是在明永乐元年(14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