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吊死煤山_崇祯吊死煤山真实原因
明思宗朱由检,出生于1611年,16岁登基即位,年号崇祯。在位期间,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重新启用昔日被迫害的大臣袁崇焕,保卫边疆收复失地。1930年,由于后金皇太极使用反间计,崇祯凌迟了袁崇焕,致使明朝末期失去了一员最有能力的戍边将军。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对明朝不断发起军事攻击。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政府为了戍边不断扩充部队,增加赋税,农民不堪重负,民不聊生,纷纷起来暴动。1629年,李自成和李岩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队伍迅速扩充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起义军中的领军者。面对内忧外患,崇祯帝日益焦虑暴躁。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城。
十八日晚,朱由检带着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位于今北京市景山公园。由于此地南依故宫,西靠北海,是北京城中心的最高点。朱由检望着城外烽火连天,心中百味杂陈,哀怨无语。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率领余部辅佐太子朱慈良,秘密把三个皇子送出皇宫外戚家躲避。命令周皇后和袁贵妃自缢。又召见两位公主及几个嫔妃,用刀杀死了仅6岁的昭仁公主和几个嫔妃,而15岁长公主在躲避父亲的夺命刀时,左臂被砍断,右臂受伤,昏倒过去,侥幸逃脱。朱由检又命人向前皇后张嫣讲述原委劝其自尽。接着,连夜乔装准备出城,被守城官兵挡在城内。
十九日黎明,守城太监纷纷投降,北京内城被攻陷。悔恨交加且绝望的崇祯帝带着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寿皇亭,与王承恩相对自缢。死前在衣襟上留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两天后,人们才找到这位已经僵硬了的国君。
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大军围困北京城,崇祯皇帝几次想逃出北京都被守卫挡回,最后见无法逃脱,和自己的心腹太监一起到紫禁城的后山,也就是今天北京城的景山公园,当年崇祯皇帝吊死的歪脖子树已经没有了,现在我们大家看见的树是后来重新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