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军力对比_1931年中日军力对比
甲午开战时,清朝陆军总兵力达96万人,而日军总兵力为24万人,清军与日军的兵力之比达到4:1。
然而,清军一线战场实际参战部队主要以淮军为主,只有十余万人(有说法是最多20万人),实际参战兵力还不如日军(17万人)。
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
台儿庄大捷
简介: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中国军队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日军伤亡5万余人。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5、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历时4个半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毙伤敌军4万人,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6、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日军动用10万兵,伤亡达2万人,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伤亡3万多人。
7、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
8、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9、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10、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平型关大捷,115师在平型关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歼灭日军1000多人,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起的一场进攻性战役,破坏日军后方的补给线,破坏铁路和公路,沉重打击日军嚣张气焰,大大鼓舞全国军民的士气,然后是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