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在元代称作什么_驿站是哪个朝代
元朝时期把驿站称之为站赤。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元朝疆域辽阔,为了维持庞大的帝国,于是强化了驿站制度,时称站赤。
到了元王朝,由于疆域辽阔,发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当时的驿站称为“站赤”,实际“站赤”是蒙古语驿站的译音。而“驿站”这一词汇也从元朝开始在汉语中出现(之前只称“驿”)。
元朝在全国各地设有1400处驿站,仅辽阳省就有100多处。驿站分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站用马、牛、驴或车;后来元朝还设置过海站,甚至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流域设狗站——通过狗拉雪橇在冰封的大地奔走。
由此,元朝形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驿路上使臣们往来不绝,大大加强了中央与行省、行省与行省之间的联系。各种公文可以快速传递,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指挥。与驿站相辅的,还有急递铺,传递紧急公文时,一昼夜可传400里地。
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定的网络传递与网络运输。
我国古代驿站各朝代虽形式有别,名称有异,但是组织严密,等级分明,手续完备是相近的。封建君主是依靠这些驿站维持着信息采集、指令发布与反馈,以达到封建统治控制目标的实现。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局限,其速度与数量与今无法相比,但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也不亚于现代通讯运输。可以说那时的成就也是我们现代文明的基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