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_陈友谅的老婆
帅哥一枚。
陈友谅长的人高马大,坚实有力,一点也不像文弱书生的模样。很有学问,经史百家、军事兵法都能侃侃而谈。
陈友谅,生于1320年,也就是元延祐七年,湖北沔阳(今仙桃)人。元末农民起义领导者,在元末群雄争霸战中,输给朱元璋,早早离场。
自古成王败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陈友谅在讨好朱元璋的史官笔下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忘恩负义、刚愎自用的小人,以突出朱元璋形象的高大及大势所趋的天选之主。
陈友谅之所以选择称汉是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是汉人的救世主,想要获得汉族人的支持,他自己是注定的推翻蒙元统治的汉族豪杰,于是他就给自己的政权取了汉这个和汉族一样的名字作为了他自己的国号,这也是表明了陈友谅的决心,这也是他对于汉族反抗蒙元统治的自我认定,可见陈友谅也是一位坚定的抵抗蒙元一派。”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膂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